公司動態
城市為何會導致交通擁堵?堵雖然就一個字,但造成擁堵的原因卻異常復雜,不僅與汽車數量增加有關,也與城市道路布局有關,與公共交通體系是否完善有關,還與城市產業格局分布有關,更與人們的環保意識強弱有關。凡此種種,均不是一日之功,而是經年累月慢慢積聚而成。城市越擁堵,表明這些問題越嚴重。
所以,治堵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,需要久久為功,才能產生實效。這其中,我想說說,我們到底有多么依賴汽車?汽車增多是交通擁堵的首要原因,可是,汽車增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,不是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。即便采取限牌、限號等措施,也難以控制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加。一面是交通擁堵,一面是汽車不斷增加,兩者的矛盾既是發展的結果,也是短期難以調和的矛盾。我們不可能為了治堵,不生產汽車。這是因噎廢食,而非化解問題的有效之法。化解汽車增多與交通擁堵的矛盾,其實有效之法就是反問自己:我們到底有多么依賴汽車?
過度依賴汽車,就會使汽車使用頻率大幅提升。君不見,許多有車一族,不但上班開車,中午外出吃飯開車,到超市買東西開車,甚至晚上到公園遛彎都要開車。如此高的用車頻率實在令人無語。同樣擁有一輛汽車,一天用車一次與用車十次,兩者對比,后者用車頻率是前者十倍。更具體說,后者與前者用車頻率相比,一輛車等于是十輛車的用車頻率。
由此延伸,兩個城市,汽車數量、公共交通設施都一樣,用車頻率高的城市肯定比用車頻率低的城市,交通擁堵要嚴重得多。許多人都有這樣的切身感受,每到“無車日”,當城市采取汽車限行措施,城市交通擁堵就有所緩解。此中原因,就是因為許多人在這一天不開車,從而減少了用車頻率所致。可見,用車頻率高也是導致城市擁堵的一個重要因素。自然,減少用車頻率能夠有效緩解交通擁堵,由此受益每個人。
車當然要買,買回來也要開,但不能過度依賴汽車,而應合理使用汽車,極力減少用車頻率。當有車族都能將用車頻率降至最低,從對汽車的過度依賴中抽身,城市擁堵將得到緩解,城市環境也會得到改善。